冶金
钢企普降7月出厂价 库存连降17周
钢企普降7月出厂价 库存连降17周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目前钢材出厂价格与市场价格价差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倒挂严重,下行空间依然存在。
 
  不出市场意料,在本月初素有行业风向标之名的宝钢率先下调7月钢材出厂价格之后,包括武钢、鞍钢、首钢等在内的国内龙头钢企也纷纷下调钢价,且下调步调基本一致。
 
  分析人士表示,本次龙头钢企的下调价格政策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真实需求依然低迷,同时产量仍处于历史高位,供求矛盾凸显。
 
  事实上,这种严峻的供求矛盾也反映在了钢材社会库存上——虽然已经连续17周下降,但去库存的速度依然缓慢。钢材社会库存与2011年同期相比,仍居高不下。
 
  钢价下行空间仍存 钢企业绩下滑概率大
 
  从公布的7月价格政策来看,各大钢企下调步调基本一致。其中。此次宝钢钢材价格的普遍降幅在200-300元/吨;武钢降幅在150-200元/吨;鞍钢普遍降幅在130-200元/吨;首钢的降幅则在80-200元/吨之间。
 
  此外,据悉,为鼓励订货,上述钢厂在大幅下调钢材产品出厂价格的同时,还给出了不同度的优惠政策。如鞍钢和首钢对部分客户在一定时间段内提前订货、连续订货开出了不同程度的订货优惠或补贴,同样,两大钢厂的部分订货客户还能享受承兑贴息上的优惠政策。
 
  这些措施都反映了国内钢厂目前面临的订单压力和库存压力。长江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刘元瑞指出,此次三大钢厂出厂价均有一定幅度的下调,一方面是受制于制造业淡季需求的逐渐回落;另一方面则释放了部分前期现货下跌导致的价差倒挂风险,有利于稳定现货市场和终端厂商的情绪。
 
  来自申银万国的分析报告则称,5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继续下行,工业增加值与PPI 合计增速接近08年低点,下游房地产新开工增速、汽车销量增速等指标也显颓势。同时,5月国内日均粗钢产量虽小幅回落但仍处高位,产能的释放使得钢价支撑力度有限,价格疲软短期内难以改观。
 
  不仅如此,据申银万国测算,2010-2011年宝钢热、冷轧价格与市场平均价差分别为1172、879元/吨;武钢为1453、707 元/吨;鞍钢为27、35元/吨。而目前宝钢、武钢、鞍钢的出厂价格与市场价格的价差相比,绝大多数品种仍然小幅高于前两年的历史平均值,出厂价价格倒挂严重,但差价的逐月收敛也反映下游真实需求依然没有强力支撑,因此下行空间依然存在,价格企稳仍需要需求复苏的支持。
 
  而钢价的下滑也为钢企本就低迷的业绩蒙上了又一层阴影。以鞍钢股份为例,这家上市钢企刚以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一季报分别为21.46亿元何18.88亿元的巨额亏损在华菱钢铁之后成为上市钢企里的新任亏损王。“公司(鞍钢股份)于4月中旬与鞍钢集团及攀钢钒钛签订了原材料关联交易的新采购协议,方案仍需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按照我们的假设,矿石定价制度改革后公司1季度将大幅减亏,但即便如此,在7月出厂价有所下调后,单月盈利下滑还是较为确定的事。”对此,刘元瑞在分析报告中预计。
 
  产能居高不下 库存消化艰难
 
  “为什么钢价这么低迷,很大程度是产能压制行情。”分析师日前表示。来自中钢协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大型钢企的产量目前依然居高不下:6月上旬重点钢铁企业粗钢日均产量168.47万吨,旬环比增长4.5%;全国预估粗钢日均产量199.94万吨,旬环比增长2.03%。
 
  分析师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日本及欧盟都是在粗钢生产能力超过需求50%后,才开始产量增长停滞。2011年我国的粗钢表观消费量6.5亿吨,假如就按我国目前的粗钢产能为9亿吨来算,还没有超过50%。
 
  “当然,50%只是历史经验数据。在现在的钢材市场惨淡的大环境下,即使还达不到50%,也早都该缩减产能了,”分析师道:“如果每个钢铁企业都主动减产20%,那钢价自然就走到良性循环。而现在则是谁也不愿意先减产,要耗到最后都支撑不住才被迫减产。”
 
  同样居高不下的还有钢材社会库存。据库存调查统计数据,截止到6月15日,全国26个主要市场五大钢材品种(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卷、冷轧板卷和中厚板)社会库存量为1543.8万吨,较前一周下降6.1万吨,库存连续17周下降,降幅继续收窄。
 
  然而,虽然钢材社会库存此轮下降周期已与2008年出现的连续最长的“去库存”周期持平,但库存下降幅度仍然相对偏低:2008年库存连降十七周,降幅达到26.2%,而2012年仅下降18.7%;自2006年以来,这一降幅也仅高于2010年的库存降幅(17%),但当时库存仅连续下降八周。而与2011年同期相比,12年钢材社会总库存高出110.2万吨,螺纹钢和线材总库存比11年同期高出162.2万吨。
 
  “虽然全国重点城市钢材库存已经连续下降,但降的很缓慢 ,跟去年相比,还是高出很多 。”北京某钢贸商对此指出,在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和无序竞争无明显改观的情况下,“只有在市场库存明显下降后,市场才可能出现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