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
沉寂已久的铁矿石谈判波澜再起
沉寂已久的铁矿石谈判波澜再起
    就目前而言,年度定价机制的好处是“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同时也能让矿山保障销路,钢厂稳定成本”,且“市场交易波动频繁,不利于钢厂和矿商的利益”。

  沉寂已久的铁矿石谈判波澜再起。6月26日,有消息称,多家钢厂人士表示,市场持续低迷,加上目前的季度定价模式给铁矿石价格带来的巨幅波动,让很多钢厂不堪重负,并迫切希望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矿商恢复此前的长协年度定价。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重新回到年度定价对钢厂乃至矿商都有好处。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在已不是2009年之前的铁矿石市场了,指数化、金融化趋势不可阻挡,属金融衍生品的铁矿石掉期市场也愈加繁荣。这种情况下,除了中国钢厂,市场中其他各方是否答应尚存疑问。”

  
浦项欲回年度机制

  从1981年铁矿石谈判开始,亚洲铁矿石市场一直就分协议矿和现货矿。协议矿又称长协矿,主要由包括宝钢、新日铁和浦项制铁在内的几家大型钢铁企业与矿商们进行谈判,确定长期协议价格。

  2009年,在全球流动性增强、需求回暖等刺激下,矿价从底部慢慢回暖,年度定价机制也出现松动。比如,2009年8月17日,在与三大矿商谈不拢的情况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称“中钢协”)与澳大利亚新兴铁矿石供应商FMG签订合同,达成“中国价格”,彼时签订的供应协议仅为半年。

  然而,时隔两年多,市场再度出现变化,这次率先发出改变之声的是钢厂方面。6月21日,路透社称,韩国浦项制铁首席执行官Chung Joon-yang表示,“该公司和其他钢铁业者希望铁矿石供应商能回到年度合约制度。”这是自2010年以来,市场首次出现“重回年度定价机制”的声音。而此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钢厂,均被认为“适应了季度定价的交易方式”。

  对此,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Murilo Ferreira回应称,正准备与客户“就其偏好的定价机制进行协商”,但不会允许“客户任意转换”。这被市场解读为矿商“软化”的信号。不过,截至发稿,三大矿商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尚未回复本报的采访。

  
求变缘于矿价波动

  “从年度矿变为季度矿,背后"助力"更多的是有金融财团支持的矿商,因为当时矿价长期看涨,变为季度协议,显然对矿商有利。”一位市场人士对本报解读,“现在浦项想重回年度机制,同样是因为铁矿石价格的变化:不止是市场存在下跌预期,更有价格大幅波动对钢厂生产节奏、企业盈利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尤其是现行的季度矿,及其所参考的普氏能源的指数化定价方式,相对之前的年度矿,实际上往往更偏向于"现货矿"的属性,即市场大幅波动,季度矿也随之产生波动和变化。”上述人士补充说。

  据路透社报道,Chung Joon-yang对回到年度机制给出的理由同样是“生产商需要从前旧制度提供的稳定性,让企业能更精确地预估成本”。事实上,从2011年初至今,铁矿石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去年三四月创出接近20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后,矿价就一路下滑,最近则开始呈现企稳迹象。

  在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赫荣亮看来,就目前而言,年度定价机制的好处是“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同时也能让矿山保障销路,钢厂稳定成本”,且“市场交易波动频繁,不利于钢厂和矿商的利益”。
  “在供求双方的博弈和合作下,交易方式的求变之声也体现了市场各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赫荣亮称,“但总体而言,想再从季度定价变回年度定价,或许很难。”

  “钢厂呼吁长协模式,但铁矿石市场不像2009年,早已形成了不同的交易模式:履行季度协议矿、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铁矿石掉价期货交易,直接购买现货等。”赫荣亮称。业内同时提出,钢厂不具备矿商那样对市场垄断的特性,机制变动能否成行,还需要与矿商进行博弈。

  
中国进口铁矿石比重创新高

  受巴西、印度等地出口铁矿石减弱,澳大利亚铁矿石在中国进口铁矿石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今年前4个月,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铁矿石占中国铁矿石进口比重达到44%,创下近12年来的最高纪录。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这是自2000年以来澳大利亚出口中国铁矿石占比最高的纪录,2000年时澳大利亚供应了中国48%的铁矿石。总部位于伦敦的船务经纪公司SSY(Simpson Spence and Young )发布数据称,2012年1月至5月,澳大利亚出口中国铁矿石同比增长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