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云南水泥工业行业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狠抓生产经营各项管理,着力降成本降能耗增效益,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趋好的态势。
一、总体运行情况
(一)水泥产量持续增长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力拉动下,全省水泥产量持续稳步增长。1-6月,累计生产水泥熟料3112.18万吨,生产水泥4425.15万吨,产量排名全国第11位,西部第3位,同比增长21.93%,增幅高于全国12.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较去年同期提升2位;高于西部4.6个百分点,居第4位,较去年同期提升3位。其中,一季度生产2120.95万吨,同比增长29.22%;二季度生产2403.74万吨,同比增长14.06%,环比增长13.33%。
(二)产品价格小幅波动
在主要产品产量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主要产品出厂价格小幅平稳波动。1-6月全省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含税)303.3元,最高月份与最低月份相差8.1元,同比下降9.08%。其中,一季度平均出厂价格303.67元,同比下降8.03%,环比下降0.66%。二季度平均出厂价格302.95元,同比下降10.10%,环比下降0.24%。
按品种等级分,1-6月,普通硅酸盐42.5级水泥平均出厂价格340.14元,矿渣硅酸盐32.5级水泥平均出厂价格264.33元,复合硅酸盐32.5级水泥平均出厂价格301.71元,同比分别下降5.0%、8.4%和6.2%。
水泥出厂价格高于全省平均价格的地区有普洱、保山、昭通、大理、德宏、版纳等州市;低于全省平均价格的地区有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文山等州市。其中,玉溪市是全省水泥价格的洼地,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仅为246.12元,低于全省均价23.23%。
(三)经济效益平稳回升
今年伊始,随着上年度新投产水泥生产线的新增产能全面释放,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虽然水泥产量持续增长,但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2月止,全省规模以上水泥企业亏损81户,亏损面占54.7%,亏损1.72亿元。
进入二季度以来,全省广大水泥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加大营销力度,有效确保用户需求,产品销售率持续上升,较快扭转了大面积亏损的势头。4月份以来,全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亏损面和亏损金额逐月收窄。6月止,规模以上水泥行业亏损企业减为76户,亏损面降低3.3个百分点。
1-6月,全省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1.0%,高于去年同期增幅18.4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2.58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15.24倍。
(四)行业投资再度冲高
与往年上半年投资增幅较低,下半年投资持续发力的情况有所不同,今年上半年,全省水泥工业行业投资一路冲高,累计完成投资24.50亿元,同比增长29.11%,增幅高于全国38.56个百分点,居第8位;高于西部44.28个百分点,仅次于西藏、广西居第3位。在全国严控水泥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云南水泥投资反而大幅增长并非积极的信号。
二、行业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
2013年上半年,云南水泥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虽然总体积极向好,但制约生产增长的因素依然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销售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水泥新增产能过快过大,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在水泥生产线较为集中的昆明、曲靖、玉溪等地,企业之间产销竞争激烈,产能发挥受限,产品出厂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提升经济效益难度较大。今年以来,产销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多数企业对进一步拓展市场信心不足。
二是节能减排任务增大。今年一季度,由于云南全省工业生产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了2.9个百分点,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少数节能预警等级二级地区,全省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实现全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增大。为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各地采取了更加有力的环保与节能减排措施,部分地区水泥企业受节能减排目标制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制约,致使工业产值增幅有所回落。
三是企业受外部干扰因素增多。企业生产除了受到煤电油运等要素制约外,还受到上级部门的干扰。比如,一些税务部门提前预收取企业全年税费等,加大了企业负担,企业有苦难言。
三、做好下半年经济运行工作建议
(一)切实贯彻执行好国家产业政策
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遏制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信部在国发[2009]38号文件的基础上再出重拳,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产业[2013]892号)文件,提出了若干遏制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家产业政策,是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各级职能部门、水泥行业和水泥企业都应进一步提高对遏制产能过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高国家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违反国家政策规定的做法和行为坚决刹车。同时,要加强监督,加强管理,做到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不变通,不走样,真正把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水泥工业是云南的传统产业,但附加值低、产业链短是影响其壮大发展的主要障碍。当前,水泥制造业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水泥制品业中的混凝土、制管等子行业产能过剩也较为明显。混凝土业因产能过剩,低价竞争,行业亏损增大;水泥制管业不少产品因被PVC等新材料替代,产量连年下滑,市场不断萎缩,直接影响到全行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在技术升级、研发新材料、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取得实效。
(三)加强运行监测和预警
按照中央有关“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强对行业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运行情况跟踪、分析和研判,积极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抓好调查研究,搞好专题分析,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帮助和引导企业积极应对运行中出现的新的困难和不利影响。同时,加强与地方统计部门联系,及时提供新建投产企业名单,确保达规企业纳入统计范围,以发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对行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四)建立大企业联系制度
大企业(集团)是促进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应积极建立大企业联系制度。要加强与全省性大企业如昆钢水泥建材、云南西南水泥等大集团的联系;加强与区域性大企业如红塔滇西、文山壮山、宜良红狮等公司的联系。通过大企业联系制度,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帮扶企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