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在望,寒风料峭。在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丹东港,作业繁忙依旧,30万吨矿石专用码头正在加紧建设。就在一个多月前,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港口吞吐量一跃突破1亿吨,正式跻身大港俱乐部。
11月8日,随着18万吨铁矿船“格丽塔号”靠泊,丹东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预计到“十二五”期末,丹东港新建大型深水泊位60余个,年吞吐能力达到4亿吨。
丹东港2012年实现货物吞吐量9606万吨、集装箱125万标箱;预计今年货物吞吐量有望达到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冲刺150万标箱,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商港。
2012年9月26日,东北东部铁路通道新建通化(吉林)至灌水段正式开通;同一天,丹东至通化、抚顺至通化高速公路开通。这几条大通道打通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新的出海和进关通道,大大缩短了东北东部地区入海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增强了丹东港的集疏能力。
“整个东北的交通运输格局发生了改变。”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肖兴志说,吉林、黑龙江及整个东北东部地区将成为丹东的腹地,丹东将因此从“神经末梢”一跃成为向海的最前沿。
丹东港同时也是连接俄、蒙、韩、日最便捷的海铁物流枢纽。
最近3年,丹东港口建设脚步越来越快:每年投资过百亿,泊位建设、航线开辟、功能配套、腹地整合同步推进,粮食、散杂、通用、集装箱、矿石、油品化工等大型专业化泊位相继投产。
吞吐量不是一个国际大港的唯一衡量指标。“丹东港目标是建设以现代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为特征的第三代、第四代港口。”丹东港集团副总裁张宏江说,随着港口航道的深水化、码头的专业化、装备的现代化、集疏运的网络化、应用信息化的构架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港正从梦想变为现实。
国家发改委2012年发布《东北地区物流业务发展规划》,丹东被列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丹东港被纳入东北主要物流通道。
“未来两到三年,仅东北东部14座城市的粮食、钢材、煤炭、铁矿石,就可给丹东港增加1亿吨的吞吐量。”张宏江介绍说,走丹东港出海,每年可为东北企业节省物流成本60亿元。
随着丹东港枢纽效应的凸显,本钢集团、龙煤集团、北大荒集团等大型企业纷纷借道出海,与丹东港合作建设粮食、煤矿、钢材市场,开展集装箱、矿石、粮食、煤炭海铁联运业务。
大通道给内陆城市提供了一块直接与海洋对话的平台,也给外资企业提供了全球化转移的载体。据悉,韩国SK集团、美国哈曼集团等跨国企业抢滩登陆,把丹东作为进军东北东部、辐射东北亚的总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