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
一季度大秦线运量分析
一季度大秦线运量分析
    今年一季度,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量8328万吨,同比大幅减少21.4%。今年一开板,有“煤运第一大通道”之称的大秦线煤炭发运量降幅之大令人膛目结舌。数据显示,今年一月份,大秦线日均发运量为101万吨;二月份,日均发运量跌至80万吨;三月份,日均发运量为93万吨。四月份,大秦线迎来了每年一次的大秦线春季集中修,一共为期25天。预计四月份,大秦线完成煤炭发运量还将保持低位运行,预计日均会保持在90万吨左右。今年一季度,大秦线发运量大幅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1.下游需求萎缩,影响大秦线运能发挥。
 

  今年以来,尽管煤炭市场趋向供求平衡,煤价也出现小幅上涨,下游用户拉运量出现复苏迹象。3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中止了过去七个月连续低于荣枯线的局面,3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回升。但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已由以前的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受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影响,电力、钢铁、水泥等基础能源、原材料需求增长放缓,甚至下降,煤炭需求继续减少。
 
  国家积极治理雾霾,控制高污染行业发展,减少能源消耗。今年以来,特高压输电加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火电需求,减少了耗煤量。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目前在建特高压工程共七条,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超过2.2万公里。在水电、核电、特高压等清洁能源的冲击下,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提高,“西电东送”数量增加。沿海地区对清洁能源需求增加,对外购电的采购大大提高。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下,浙江、上海、广东等耗煤大省(直辖市)煤炭需求逐渐减少,海上调进煤炭数量呈现下滑。用户采购大秦线配套港口的煤炭同样在减少,也间接减少了大秦线运煤数量。
 
  2.上游供给减少,铁路车流下降。
 

  煤炭产能过剩,而铁路和港口运能增加,下游煤炭需求低迷,通过能力严重过剩。为缓解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压力,抑制煤价下滑,大型煤企积极响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号召,主动减产、限产,减少煤炭生产和销售数量;在煤价倒挂的情况下,发煤企业亏损面加大,发运积极性持续下降;而中小煤企、贸易商纷纷退出市场,促使“三西”发煤企业发运数量减少,中煤、同煤等主要发煤企业生产和销售量均出现下滑,上到大秦线外运的资源也在减少。经济结构调整之下,煤炭需求低迷,电厂日耗低位运行,下游电厂订货量减少,煤炭拉运量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山西发煤矿站装车数量减少,铁路生产任务不饱和,大秦线车流明显减少。
 
  今年以来,由大秦线中转下水的煤炭资源呈现减少态势,原来正常情况下,前几年,日发运量能够保持在125万吨左右的大秦线;目前,只保持日发运量80-100万吨的低位水平。铁路负荷下降,车皮利用率不高。即使在用煤旺季的一月份,往年的“迎峰度冬”变得平稳运行,大秦线日发运量勉强达到101万吨。
 
  3.竞争对手增多,挤压大秦线的生存空间。
 

  准池线、蒙冀线先后开通后,以前的“大准——大秦线”和“神朔——大秦线”的运价优势被削弱,运输便捷、费用低廉的“准池-朔黄线”成为内蒙西部地区煤炭的首选路线;而准混只走大秦线的运输通道有所改变。黄骅港货源集港具有明显的运费优势,原经大秦线发运至秦皇岛、唐山港的部分蒙煤、陕煤,改至“准池——朔黄线”发运到黄骅港,促使黄骅港和朔黄线完成任务量出现突飞猛进。一季度,黄骅港完成煤炭吞吐量达到4279万吨,同比增长100%;而朔黄线完成煤炭运输达6790万吨,同比增长49.2%。目前,在优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准池线发运能力提高很快;今年以来,准池线日均进车达到1400车以上。准池线开通后,准混、伊泰等内蒙优质煤炭另辟新径;准池线的投入运营,挤压了大秦线生存空间。
 
  蒙冀线投产后,也将分流大秦线运量,内蒙地区煤炭由蒙冀线运到曹妃甸港比“大准线、京包线——大秦线”运到秦皇岛港要便捷一些。由于刚刚投产,蒙冀线日发运量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冀线运量还将大幅增加。受货源分流和下游需求萎缩等双重因素影响,大秦线货源腹地进一步缩小,煤炭发运量大幅减少不可避免。如果大秦线不能吸纳低硫环保型的新货源置换减量,大秦线及其支线-迁曹线运量将继续缩减。预计今年大秦线完成货物运量能达到3.4-3.5亿吨,与去年相比降幅在5000-600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