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秦皇岛、石家庄、张家口、承德、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京津冀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实质发展期,河北各地开始积极承接北京外迁产业。2016年,《“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始印发实施,京津冀三地将联合开展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积极引导区域内行业和企业间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京津冀协同规划作为高层力推的国家级区域规划,将带来巨量投资,也将极大地改变目前京津冀三省市的产业格局,相对落后的河北、天津两地无疑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京津冀地区的水泥行业依太行山而生,水泥用灰岩矿产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区沿线,河北邢台-邯郸-石家庄矿山沿线、保定、北京西部山前区、北京北部山前区、天津北部山区、张家口东南、承德东部及西南部、唐山东北部及秦皇岛市区北部。三地水泥企业也分布在这些区域,而由于北京、天津矿产资源匮乏,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河北保定、唐山就成为京津两市水泥及熟料的主要提供者。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水泥行业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产能严重过剩,恶性竞争问题严重,行业效益逐步下降,而且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泥行业发展困难重重。2016年金隅(350元/吨,0%)冀东(297.67元/吨,0%)重组之后,市场集中度得到有效提高,市场竞争状况有序发展,行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一、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影响水泥需求增速同步走低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2000年之后,GDP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水平,即使是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依靠国家强有力的财政政策,特别是4万亿投资计划,使我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在高速通道上,2011年开始,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逐渐乏力,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而建材行业对经济周期比较敏感,往往会比较快速的受到经济的拐点或波动的影响,而水泥又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水泥行业需求的变动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联动性较强,所以近几年的水泥需求增速不断下行,行业效益下降明显,只有在2016年出现了小幅回升。
自2011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上升,水泥产量却整体呈下降趋势。区域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着每年2-3个百分点的跌幅,只有2013年的增速有所缩窄,直接影响当年区域内水泥需求止跌回暖,水泥产量出现小幅正增长。而由于2017年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目标年,2016年区域内发展项目进程加快,加之房地产行业的爆发,水泥需求结束连续两年的大比例降幅,止跌回暖,产量同比增加7.26%。
图1:京津冀地区固投完成额和水泥产量及其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2016年年内来看,水泥产量增速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走势基本相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出跌后趋稳的态势,水泥产量自开窑后在3月有一次大幅增长的现象,但很快回落至正常水平,在三季度市场旺季也有一个小幅的回升。总体而言,水泥产量全年保持正增长,这固然与2015年基数较低有关,但是需求确实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图2:2016年京津冀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水泥产量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的水泥消耗量上来看,2011年京津冀地区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水泥0.58万吨,至2016年缩减至0.21万吨,平均每年下降12.6%,2011年京津冀地区每亿元GDP消耗水泥0.31万吨,至2016年减少至0.15万吨,年平均下降10.5%。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单位水泥消耗量的降幅正在逐渐缩窄,2016与2015年已经基本持平,单位经济增长与投资所需的水泥产量或已暂时见底。
图3:京津冀地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的水泥消耗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几年来,京津冀地区水泥和熟料的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水泥产量曾有小幅止跌回升,随后又大幅下跌,一直到2016年水泥和熟料的增速才双双回升至正增长。2013年京津冀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幅缩窄,熟料大量从外地流入,所以当年熟料产量跌幅微微下降,而水泥产量则由负转正,取得了接近于8个百分点的涨幅。2014年水泥和熟料的增速也出现背道而驰的局面,熟料降幅缩窄,而水泥产量则大幅下降,区域内熟料流出增多。2015至2016年水泥和熟料的走势基本一致,熟料的进出与前期基本没变化。
图4:京津冀地区水泥、熟料产量和增速(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