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
我国GDP增速将迎七年来首次回升
我国GDP增速将迎七年来首次回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愈发深入,改革这剂药方也正加速释放疗效。继此前世界银行等多家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后,在12月21日举行的国是论坛2017年会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明确表示,过去11个月我国GDP增速都保持在6.7%-6.9%之间,其中,今年前三季度GDP涨幅为6.9%,就目前情况看,全年GDP增速有望实现七年来首次提升。可见,虽然我国投资增速趋缓,但增速平稳的消费和明显转好的出口,尤其是已经出现明显调整的产业结构,已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更强劲的增长底气。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涨幅较2009年扩大1.2个百分点,增势迅猛。但自此之后,GDP涨幅连年收窄,2011-2016年一路从9.3%下降至6.7%。“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不过经过近几年调整,实体经济出现企稳迹象。”盛来运表示,站在新时代的视角,中国经济必然不可能保持以前的高速增长,但现在新旧动能转化较好,传统产业出清,新动能加快成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具体来说,盛来运介绍,去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6%,占据半壁江山。而且包括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增速普遍高于工业增速4-6个百分点,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加快成长。与此同时,我国网上商品零售额持续数年高速增长,年均增幅达30%。在这些的带动下,今年1-10月我国规模以上的企业利润增长23%,PMI连续数月维持在51%的区间,“这些与去年、前年存在显著差别,尤其是民生事业方面的指标,比如就业持续向好等都成为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盛来运表示。
 
    专家分析称,今年全球经济整体稳步复苏,尤其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好于预期,外部需求明显改善;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积聚,财政收入好于预期,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库存水平提高,工业企业主动回补库存的需求发挥作用,棚户区货币化安置和返乡置业需求促进了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好转,进而带动消费需求。
 
    对于今年我国的经济形势,《蓝皮书》给出了“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贡献突出”的结论,与盛来运的分析不谋而合。
 
    具体来说,《蓝皮书》认为,今年我国第三产业增速继续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预计三次产业增加值将分别增长3.4%、6.2%和7.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7%,比上年大幅提高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3个、2.5个和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37.4%和58.3%,第三产业贡献率略微小幅回落,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放眼三驾马车的宏观拉动力,《蓝皮书》表示,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适中较快增长,预计将超过65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2%,房地产开发增长7.5%,制造业增长3.7%,基础设施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民间投资增速高于上年,达到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6.6万亿元,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从消费结构看,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5.3%,达到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时,我国进出口增速比上年大幅回升,进口增速提高尤为显著,全年货物贸易顺差414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61亿美元。
 
    不过,盛来运也强调,从今后一个时期看,我国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预期,有利于将主要精力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所以要尽可能地淡化所谓GDP增长的概念。还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回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全球贸易呈扩张态势。但未来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回升基础仍然脆弱。
 
    《蓝皮书》仍预测,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会在6.7%,比上年略微减少0.1个百分点,高于各世界经济组织普遍在6.3%-6.4%的预期。究其原因,《蓝皮书》认为,明年我国经济增长存在许多积极因素:新一轮对外开放(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新模式、结构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将稳定和激发我国的外部需求;虽然2018年翘尾因素将成为推动CPI上升的重要力量,而上游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但是目前供给充足,成本传导较为缓慢,且国际原油供需将趋于平衡,原油价格基本稳定,对国内的输入作用有限,从而使得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依然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