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7日,3天会期,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各界代表齐聚北京,开幕式、高级别会议、12场分论坛以及1场企业家大会精彩连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让人回味久久。
“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擘画出“一带一路”合作的美好蓝图。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行产业和重要引擎,能源合作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从“硬联通”到“软联通”
从贯穿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到中俄、中蒙、中吉等跨国输电线路,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德阿风电项目到世界最南端的阿根廷孔多克里夫水电站和拉巴朗科萨水电站,中国能源建设者的身影遍及“一带一路”。
“随着中国的产品、装备、工程走到海外,中国企业也开始在技术、规划、标准、知识产权上发力,进入到‘心脏’、‘大脑’这些关键领域。”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表示,从“硬联通”到“软联通”,中国能源企业正在赢得世界认同。
能源建设,规划先行。2018年3月,由电规总院编制完成的《老挝电力规划研究》通过老挝能矿部验收,成为我国首个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编制的国家级电力规划;2018年9月,中国水利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探讨合作制定小水电国际标准;ISO技术管理委员会会议在今年2月正式通过制定《小水电技术导则:通用技术术语和设计技术导则》。
从菲律宾美萨美斯CFB燃煤电站、巴基斯坦SK水电站采用的中国标准,到中巴经济走廊能源规划、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能源合作研究中的中国智慧,一系列中国举措、中国方案正闪耀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舞台。
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能源企业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也能落地生根。
“中国石油印尼公司的本地化率已经高达9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宜林表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石油已经累计为项目所在国上缴税费近200亿美元,在社会责任履行上累计投入超过1亿美元,惠及当地人口超过300万人。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在最大限度雇佣当地员工的同时,中国企业还在踊跃参与公益事业,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几内亚湾北岸的加纳,三峡集团将公路修进了OBREGIMA社区诊所,救护车可以一路畅通开到诊所门前,为当地社区医疗提供了巨大便利;在大西洋东岸的安哥拉,中国能建在扎伊尔省建起了设施完备的中学,教学楼、宿舍、洗衣房、餐厅、阅览室、运动场一应俱全,为当地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火种……
“通过具体项目‘走出去’,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让中国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形成国际共振,这其实就是‘走上去’了。”赵磊表示,这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在走进“一带一路”国家过程中的重要路径和方向。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能源合作也开始面临走深走实的挑战。面向未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将如何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是从总体谋篇布局到进一步精耕细作的过程。对于能源合作而言,更应该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推动生产和消费的结构性转型。
“我们不仅要建项目、搭平台,更要共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转型升级,中国绝不会将落后的产能拿给‘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以绿色为底色,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之中,尤其是在很多欠发达国家,风电、水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资源其实非常丰富。通过对绿色能源的合理开发,帮助老百姓解决用能需求,同时也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徐洪才说。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核心组专家杨富强也表示,要切中需求,分类施治。“在沿线进行能源电力投资时,要坚持以绿色为底色,依据不同国家能源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海外投资相关政策进行国别和行业等层面的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