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
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65亿元
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65亿元
    7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十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传出消息,2019年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也存在着产量大幅增长、进口铁矿石价格急剧上升、行业利润明显下滑等情况,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中钢协会长高祥明表示,要尽快解决影响行业、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钢铁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三季度,国家有关部委将组织开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督导检查,协会要抽调专家积极配合,保持高压态势防范任何形式的违规新增产能。
 
    利润同比下降两成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需求,钢铁产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4.04亿吨、4.92亿吨和5.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7.9%、9.9%和11.4%。4-6月份,单月粗钢产量分别为8503万吨、8909万吨和875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2.7%、10.0%和10.0%,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钢协分析指出,按照粗钢口径计算,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增加粗钢产量4434万吨,而钢材净出口折合粗钢同比减少7万吨,增产量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可以说,今年钢铁产量的增长完全是受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
 
    钢铁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上半年全国共进口铁矿石5亿吨,同比下降5.9%,金额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如果以人民币计则同比增长22.6%。分月看,进口均价从1月份的每吨74.18美元一路上涨至6月份的每吨97.51美元。据协会测算,矿价上涨使吨钢制造成本上升240元左右。
 
    但是,受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影响,钢材价格略有下降。上半年,中钢协发布的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基本在110点上下波动,平均价格指数109.48点,同比下降3.6%。
 
    由此,进口铁矿石价格飙升,严重侵蚀了钢企利润。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销售成本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实现利润总额1065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30.7%;销售利润率5.1%,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
 
    巩固去产能成果任务艰巨
 
    “从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看,钢铁业似乎又回到了增产不增效的怪圈。”高祥明提醒说,如果不及时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依靠规模扩张、高产超产的思路,将认识统一到提高发展质量上来,钢铁行业仍有可能回到供大于求的老路上去。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钢铁业提前两年完成了化解过剩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任务,并彻底取缔“地条钢”产能,行业运行状况得以明显改善。但是,巩固去产能成果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受结构调整和利益驱动,钢铁行业置换建设项目数量高企。据初步统计,从近几年各地已公告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项目来看,拟建钢铁项目的粗钢产能近2亿吨。在国民经济对钢铁需求强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稍一放松,不但前几年化解过剩产能的成果将丧失殆尽,甚至会影响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高祥明表示,当前新增产能冲动、“地条钢”死灰复燃冲动仍然存在,亟待建立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长效机制。要严肃处理新增产能项目,全程从严监管产能置换项目,打击非法产能,进一步严格执法标准,抑制投资冲动,最终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据了解,今年3季度,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将开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督导检查,对已化解产能复产、“地条钢”死灰复燃、产能置换不合规等行为进行重点检查,强化负面警示作用。对于钢铁产能置换工作,有关部门也将多方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适时予以修订完善,查漏补缺。
 
    “今年上半年,钢铁业产销两旺。部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超过了百分之百,甚至有的企业达到了150%以上,这种持续高负荷生产,极易引发安全、环保、质量风险。”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表示,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去产能去的越多,但钢铁产量还在大幅度增长。这个问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研究、群策群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与会者还认为,铁矿石定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是由于矿山企业集中度高而钢铁企业集中度低,钢铁企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现行定价机制在维护产业链利益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缺陷,不利于上下游产业长期互利共赢,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定价机制中是否存在非供需因素值得有关方面关注。
 
    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钢铁业是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意见》不仅对末端治理后的超低排放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加强了全过程、全系统、全产业链的污染治理要求,代表了当今时代全球钢铁业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排放指标和要求。
 
    “全行业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快超低排放改造步伐,有条件的企业力争提前达到超低排放要求。”高祥明表示,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外排废水总量同比下降6.77%,外排二氧化硫同比下降2.24%,烟尘同比下降2.62%,工业粉尘同比下降4.98%;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7.69%,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28%。
 
    但是,钢铁业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仍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如高炉煤气精脱硫等技术仍需要创新突破,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能否长期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尚需时间验证。另外,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脱硫灰、脱硝催化剂等固废的产生量,但这些固废尚未有较好的技术手段和处置渠道进行深度处理。此外,还有资金保障问题、环保管理问题等需要行业内外共同研究解决。
 
    “节能环保关系到企业的生死。”高祥明表示,特别是节能环保水平低的企业更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再不抓紧改造升级,等待的将是受限、停产、甚至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增长9.9%,其中,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增长5.64%,非会员企业增长24.08%,非会员企业产量增速远高于会员企业,这些企业的生产增量占了总增量的56.2%。中钢协分析指出,2017年6月30日以后,“地条钢”产能应退尽退,“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得以改观,钢铁行业优质产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当年下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7500万吨,可以认为都是合规合法产量,没有“地条钢”生产;2019年上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12843万吨,比2017年下半年增加5343万吨,增长71.24%。这些企业是谁,这些产能是否合规,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亟待查清。
 
    业界普遍认为,无论是钢铁业去产能,还是稳产量、稳运行都需要打好环保牌。中钢协秘书长何文波指出,在钢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让实现了超低排放标准的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同时限制排放较高的产能才是降低环境影响的正确做法。
 
    令人鼓舞的是,在此前举行的“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针对中钢协发出的“各级政府部门对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激励,并实施更加有效的‘差别化的管控’”的呼吁,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作出回应,“我们决不允许把环保水平低、投入少的企业和环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业放在一个环境中竞争,如果有那样的现象,那就是监管工作的失职,是要坚决反对的。”
 
    刘炳江强调,是否达到超低排放是钢铁企业能否正常生产经营的关键,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