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
到2020年新疆煤炭产量将达2.5亿吨
到2020年新疆煤炭产量将达2.5亿吨
    新疆号称我国煤炭开发“最后一块处女地”,预测煤炭资源总量约2.2万亿吨,占全国的40%,位居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煤炭工业完成了从粗放生产,到整顿治理,再到快速发展的跨越式转变。
 
    进入21世纪,随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疆外大企业先后进驻,新疆煤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2018年,新疆原煤产量达1.9亿吨,仅次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平均单井规模突破100万吨。
 
截至2019年6月底,新疆共有煤矿207处(不含兵团),核定年产能30772万吨。到2020年新疆煤炭产量将达2.5亿吨。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且开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年,是全国煤炭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有战国后期至魏晋时期的煤雕工艺品。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仅有八道湾矿一家官办煤矿,年产量不足万吨。1949年,全疆产煤量仅17.98万吨,人均占有煤量41公斤,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煤矿。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3月创建乌鲁木齐六道湾矿,新疆煤炭工业建设拉开了新序幕。到1957年,新疆已建成六道湾等11处煤矿,原煤产量首破百万吨大关,达112万吨。
上世纪60年代,是新疆煤炭工业生产建设发展和体系配套的重要时期。从1963年开始设计建设正规化矿井,先后开工兴建了年产能90万吨的四道岔平峒、六道湾一号立井,年产能30万吨的哈密矿务局一矿,年产60万吨的大甫沟立井。同时,兴建了年产各30万吨的洗煤厂4处以及煤矿机械厂、煤矿化工厂,成立了煤田地质勘探局、煤田灭火工程队、建筑安装工程处、煤矿学校、煤矿医院等单位。至1965年底,全疆原煤产量达387万吨,向甘肃河西走廊的外调煤开始增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疆煤炭工业迎来发展新契机。1978年,全疆原煤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1989年突破了2000万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战略,新疆煤炭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0年,国务院出台《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于同年5月8日挂牌运转。
在抓好安全监察、关井压产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新疆开始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快资源整合。
2002年,江苏徐矿集团进入新疆,组建徐矿集团新疆分公司。随后,神华、兖矿、潞安、新汶、华能、国电等大型煤炭、电力企业相继进疆,参与新疆煤炭企业重组改造、资源勘查以及规模化开发,发展煤炭、煤电和煤化工产业。
从2005年开始,新疆煤炭产业进入门槛大幅提高。据统计,从1998年到2010年,新疆煤矿数量从1798处减少到338处,产量却从2927万吨增加到1亿多吨。新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也逐步好转,2010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1以下,与1984年的19.33相比,大幅降低。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疆煤炭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010年,中央对新疆能源发展做出明确定位: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2011年1月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召开,把新疆正式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纳人国家能源和煤炭发展规划。
自治区政府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准东、伊犁、吐哈、库拜、和丰——克拉玛依五大煤电、煤化工、煤焦化基地和乌鲁木齐等13个重点矿区,打造千万吨矿井和亿吨大型矿区。
到2014年,新疆已拥有煤田地质勘探、设计、施工、生产、科研、教育、培训、卫生、火工产品生产、机械制造、煤田灭火、矿山应急救援等专业完备、门类齐全的煤炭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艾维尔沟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年产能1300万吨。依托这些资源,国家制定了在新疆建立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七大产业链的发展规划。
截至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以准东等五大煤炭基地为主体的煤炭开发布局。2018年,新疆实现原煤产量2.1317亿吨,同比增长19.9%,位居全国第四,煤炭工业增加值184.96亿元;4个地区(企业集团)年产量超1000万吨。
截至2019年6月底,新疆共有煤矿207处(不含兵团),核定年产能30772万吨,其中大型、特大型井工煤矿34处,核定年产能12565万吨。
据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郑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煤炭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从2011年到2018年,原煤产量由1.21亿吨增长到2.1亿吨,增长了7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0.6942下降到0.0375,下降了95%。
与此同时,新疆煤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以来,共化解淘汰落后产能205处、2539万吨;平均单井规模由2011年的年产17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年产103万吨。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目前正在生产建设的煤矿全部装备了综采综掘设备。
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也给矿工带来了便利。今年40出头的蔡刚是皮里青矿采煤三班班长,已在矿上干了20年。“我刚来时矿区很小,就一台挖掘机,出煤主要靠人工,自己放炮,用手电钻打眼。”他告诉记者,“现在比以前好多了,都是机械化,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收入却增加了。”
对于新疆煤炭工业未来的发展,新疆相关管理部门人士认为,从能源发展趋势看,煤炭开发重点西移趋势正在加速形成,新疆作为煤炭资源大区发展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新疆和内蒙古、陕西新开工规模占全国的80%,到2020年新疆煤炭产量将达2.5亿吨。
从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逐步显现,新疆煤炭量价同升,市场预期向好。新疆煤监局办公室主任马超说,今年新疆煤炭量价同升,自治区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供需紧张的情况。“这几天,自治区发改委正召集各个部门开会研究电煤保供问题。”采访中他告诉记者。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是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大区,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全区含煤面积7.6万平方公里,预测埋深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的40%,排名全国第一;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约3809.13亿吨,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24.2%,排名全国第二。截至2017年底,我国勘查新增资源量超过50亿吨煤田有3处,全部分布在新疆。
新疆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集中,呈现北富南贫的格局,主要集中在吐鲁番、昌吉、伊犁和哈密四个地区。
除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外,全区其他地(州、市)均不同程度地赋存煤炭资源。北疆乌鲁木齐、昌吉、伊犁、塔城、阿勒泰、克拉玛依和东疆吐鲁番、哈密及南疆巴州等地(州、市)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全疆预测煤炭资源总量的98%。南疆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四地煤炭资源量仅占全疆预测资源总量的2%左右,其中喀什、克州、和田三地资源量只占全疆煤炭资源总量的0.03%。
准东煤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以长焰煤、不黏煤和弱黏煤为主,主要由五彩湾、西黑山、大井和将军庙四大矿区组成,预测资源量为3900亿吨。
吐哈煤田预测资源量为5708亿吨,占全国的12.5%和新疆的31.7%,主要分布在三道岭、沙尔湖、大南湖、三塘湖、淖毛湖、野马泉和巴里坤矿区。以高热值煤炭为主,为“西煤东运”的主要基地。
伊犁煤田主要由伊南、伊北、皮里青和尼勒克矿区组成,预测资源量为3009亿吨。煤炭品种齐全,加上水资源丰富和口岸优势,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现代化工产品。
库拜煤田主要由俄霍布拉克、拜城东、拜城西、阿艾矿区组成,预测资源量为1370亿吨,为南疆地区煤炭供应基地、焦化基地。